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的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0:51:54  浏览:94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的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的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政府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经委《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的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的办法
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拟在全省试行地区、部门经济目标管理,并建立责任制。
一、经济目标管理体系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确定建立以下十一项经济指标和一些具体工作实绩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十一项经济指标的执行情况由省经委会同省统计局按季公布。指标如下:
1、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2、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省下达的升等创优产品的增收额及提高率;
3、主要工业产品物资、能源消耗节约额及降低率;
4、实现利税及增长率;
5、上缴利税及增长率,其中上缴利润(包括上缴所得税、调节税、利润、承包费)及增长率;
6、销售收人及增长率;
7、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及加速率;
8、百元产值总成本及降低率;
9、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
10、亏损企业亏损额及降低率;
11、每千名职工因工死亡率及降低率;
各地、各部门要将上述经济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及企业。
除以上经济指标外,还要考核各地、各部门抓典型的情况:1、每个地市和部门要抓好二至三个企业管理的先进典型;2、每个地市和部门要抓好一至三个推行目标成本和定额成本管理以及节能降耗的先进典型;3、每个地市和部门要抓好一至三个质量管理的先进典型。
二、实行目标管理的评分办法
采用综合经济动态指数计分和工作实绩评分相结合的办法,满分按一百五十分计评。其中综合经济动态指数满分为一百二十分,工作实绩考核满分为三十分。在综合经济动态指数的计分中,质量指标和实现利税各计十五分,其它指标各计十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并比上年同期增长的计十分;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增长但未完成计划目标的计五分;完成计划目标但比上年同期下降的计五分;既比上年同期降低又未完成计划目标的计零分。
2、实现利税和上缴利税及销售收入超额完成目标计划,其增长率分别等于和高于同口径产值增长幅度的分别计满分;比上年同期增长但低于同口径产值增长幅度或未完成计划目标的减半计分;比上年同期下降的计零分。
3、质量稳定提高率按达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分成四档计分。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计六分。每进一档增加三分。同时,报告期达到的水平需与上年同期比较,改善和持平的计该档满分;退步的均减该档三分;达不到百分之六十的计零分。
4、亏损企业亏损额及降低率,实现扭亏指标的计十分。其余按扭亏的比例分别计分。如:扭亏百分之八十计八分,扭亏百分之九十计九分。
5、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计十分;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的计五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计三分;比上年降低的计零分。
6、主要工业产品的物资、能源消耗节约额及省下达的升等创优产品的增收额,今年暂不评分,但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另追加计分。
7、其余两项指标均按比上年同期改善的计满分;持平的减半计分;退步的计零分。
三、考核与奖惩
各地、各部门应将试行经济目标管理作为劳动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成各项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给以表彰和奖励。具体办法是对完成好的先进地区和厅局分别按得分高低评出前三名(地区三名,厅局三名),由省分别授予荣誉奖和一定数额的物质
奖励。对各单位在完成各项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授予“优秀管理工作者”的称号,作为晋升工资和考核干部的依据。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工业总产值仍按旧口径,不包括村以下工业。
2、主要工业产品物资、能源消耗节约额及降低率指标,主要考核实际消耗量按可比价格折算为金额比上年的降低程度。一九八六年,我省先考核各地市、各行业确定的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的企业。凡是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的企业,必须加强物资、能源的核算。
3、列入省下达的升等创优产品的增收额及提高率,主要考核省经委确定的主要产品、主要企业升等创优计划的执行情况。
4、实现利税,即实现利润加产品销售税金和资源税、城建税。
5、上交利税,即上交所得税加上交调节税(承包费、利润)和上交产品销售税金、上交资源税、上交城建税。
6、全员劳动生产率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每千名职工因工死亡率指县及县以上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千名职工因工死亡率。
7、指标考核的范围。地、市除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劳动生产率、千名职工因工死亡率按地区考核外,其余均考核预算内地方企业的指标;各厅局除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劳动生产率、千名职工因工死亡率按行业考核外,其余均考核省直? 羝笠档闹副辍? 山西省经济委员会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



1986年6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献血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献血条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津市献血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9年1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本市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依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积极参与献血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
新闻媒介应当无偿做好献血和血液科学知识的公益性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红十字会对积极参加献血活动和在献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负责规划、组织、协调并推动公民献血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下达本行政区域的献血规划和年度献血计划;
(二)对下级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的献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进行监督考核;
(三)组织协调献血工作,保证献血工作必要的经费和条件;
(四)做好有关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对在献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在所属的卫生行政部门内的献血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管理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专项资金。
第七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出献血规划和年度献血计划草案;
(二)对有关单位实施献血计划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制定献血、采血、供血、医疗临床用血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并进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血站及其设置的站外采血点的审批,颁发许可证;
(五)负责本市与外省市的血液调剂工作;
(六)采取措施促进医疗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七)对医疗机构节约用血实行责任制管理,并进行监督考核;
(八)对可能危及用血者健康的血液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九)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实施处罚;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财政、物价、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公安、民政等部门根据职责做好献血的有关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
第九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含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参加献血,并做好下列工作:
(一)在本单位、本居住区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动员;
(二)按期报送本单位、本居住区适龄公民人数;
(三)按照献血任务,组织本单位、本居住区献血公民接受体检,参加献血,完成组织献血任务;
(四)做好本单位、本居住区公民献血、用血的有关管理工作。
驻津部队的献血工作,由市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驻津部队依据《献血法》提出具体办法。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应当将献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其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未完成年度组织献血任务的单位和拒绝参加献血的公民,不能被授予与精神文明有关的荣誉称号。

第三章 献 血
第十一条 公民有工作或者就学单位的,由其所在单位组织献血。
公民无工作或者就学单位的,由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组织献血,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予以协助。
公民可以持本人身份证明,直接到血站或者血站设置的采血点献血,其献血量可以计入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年度献血计划。
第十二条 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适龄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鼓励亲友、同事和其他公民之间定向互助、援助献血。
第十三条 对献血者,由献血管理机构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献血者有工作单位的,可以享受两日休假,休假期间享受原规定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雇用他人冒名顶替献血。严禁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第十五条 献血管理机构应当向完成年度组织献血任务的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给市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完成组织献血任务证书。
对未完成年度组织献血任务的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按期完成组织献血任务;逾期仍未完成的,对其征收未完成组织献血量等量用血费五倍的献血补偿金,并由献血管理机构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及时改正并完成献血任务的,可
以退还献血补偿金。
献血补偿金应当纳入无偿献血事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献血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章 采血和供血
第十六条 本市统一规划血站,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供血。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或者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从事采供血业务。
第十七条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采集、提供医疗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血站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准的项目、内容、范围开展采供血业务,并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设置采血点或者配置流动采血车,方便公民献血。
血站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改善技术和设备条件,依法做好对献血者、用血者和医疗机构的有关业务服务工作。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血站的采供血工作。
第十八条 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对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不得采集血液。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血量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第十九条 血站应当遵守下列规范,确保采血安全和血液质量:
(一)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者认可的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
(二)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采血;
(三)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
(四)对采集的血液,必须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检测试剂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五)向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其外包装上必须注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标示项目;
(六)储存、运输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条 血站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用血计划,及时向医疗机构供血。无法提供急救用血时,应当报请卫生行政部门调剂。
第二十一条 血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与外地调剂血源和血液;
(二)以营利为目的采供血;
(三)采集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者的血液;
(四)将单采原料血浆供给医疗机构用于临床;
(五)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六)违反规定对献血者超量或者违背间隔时间采集血液。

第五章 用 血
第二十二条 本市实行个人储血、家庭成员互助、单位集体互助、社会援助的凭证用血制度。
坚持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第二十三条 临床需要用血的公民按照下列规定凭证用血,免交用血互助金:
(一)在本市已献血的公民,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无偿献血证书用血;
(二)公民可以凭其家庭成员的无偿献血证书或者其所在单位完成年度组织献血任务证书和有关证明享受互助用血;
(三)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均不符合献血年龄或者《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又无工作单位的公民,凭有关证明,可以享受社会援助用血。
不具备前款规定用血条件的公民临床用血时交纳用血互助金,其中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接受定向互助、援助用血的,接受定向互助、援助的部分免交用血互助金。交纳用血互助金的公民,在规定期限内,本人、其家庭成员在本市献血的或者其所在单位完成年度组织献血任务
的,可以退还其用血互助金。
急救病人临床需要用血时,由医疗机构先行供血,病人、其家庭成员或者其所在单位必须按照本条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任何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买卖、转让有关献血证件或者记录,不得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五条 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本市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享受相当原献血量一至五倍的免费用血。
无偿献血者家庭成员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享受与献血者献血量等量的免费用血。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公民凭证用血制度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公民用血管理。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守下列规范:
(一)使用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提供的血液,不得从外地调剂血液;
(二)储存运输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三)依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项目,对临床用血进行核查;未经核查或者经核查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得用于临床;
(四)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输血技术规范和制度,坚持科学、合理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五)不得擅自从事采供血业务或者自采医疗用血;
(六)不得出售血液或者将单采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七)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收取用血费用,不得任意加价。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用血的规范和标准,实行责任制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临床应急用血而血站无法及时提供急救所需血液时,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必须依法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实施输血治疗前,应当向用血者或者其家属说明输血用途和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以及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用血者或者其家属应当签署接受临床输血治疗协议书或者不同意输血治疗的意见。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份输血和自身输血。
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医疗机构、血站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取得许可证的予以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采集血液的;
(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第三十二条 伪造、涂改、出租、买卖、转让有关献血证书、记录或者出具有关虚假证明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该证件,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雇用他人冒名顶替献血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视为未完成组织献血任务。
个人雇用他人冒名顶替献血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不执行凭证用血制度或者在执行时弄虚作假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血站、医疗机构违反《献血法》和本条例有关规定,依照《献血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收缴依照本条例发给的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献血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献血、采血、供血、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家庭成员是指公民的配偶和直系亲属。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血站是指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实施前在本市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五章的规定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
1996年6月1日《天津市公民义务献血和血液管理条例》实施后到本条例实施前,在本市参加过义务献血的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可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本人或者家庭成员的义务献血证书和有关证明用血,免交用血互助金,但不免交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费用。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1月23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公民义务献血和血液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有关条文
第十九条 血站违反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血站违反本法的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99年1月4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

(2005年10月25日发布)

  第一条为促进证券公司的规范经营和内部控制,建立和健全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根据《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4]96号)、《关于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和监管相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5]41号)和《关于推动证券公司自查整改、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5]37号)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依据《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和《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通过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评审的证券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

  第三条本指引为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除指引要求外,鼓励公司比照上市证券公司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公开披露有关信息。

  第四条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除有其他说明外,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网站www.sac.net.cn进行披露。

  第五条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并保证披露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若发现公司未及时报送资料,或者报送资料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协会将视情节轻重记入证券业诚信信息系统或报请中国证监会调查处理。

  第六条公司在通过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评审后应当对外披露公司概况、高管人员及董事、前十大股东、财务信息、创新动态、年度报告和公司章程等信息。披露信息的报送时间、内容与格式参照协会二零零四年十月十四日发布的《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告》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七条公司概况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公司法定中、英文名称;(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总裁)名称;(三)经营范围、注册资本;

  (四)公司注册地址、办公地址、互联网网址、电子邮箱;

  (五)公司历史沿革,包括历年改制重组、增资扩股的情况;

  (六)公司员工情况,包括人数、专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等;

  (七)公司组织机构,包括公司总部主要职能部门,境内外分公司和境内外子公司的设立时间、负责人、联系电话和经营范围等。

  其中(一)、(二)、(三)、(四)和(七)项内容如发生变更,应在有关部门批准后十个工作日内在协会网站进行披露,(五)、(六)项内容应于每年4月30日前进行更新。

  第八条高管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公司合规负责人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责的人。披露内容包括高管人员姓名、职务、出生年份和简要履历;董事应披露姓名及简介,其中独立董事应披露在公司以外担任的职务。

  高管人员情况如发生变化,应在有关部门批准后十个工作日内在协会网站进行披露。

  第九条前十大股东应包括股东名称、持股比例、股东法人代表和注册地址。

  前十大股东情况如发生变化,应在有关部门批准后十个工作日内在协会网站进行披露。

  第十条财务信息包括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除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利润总额、净资本、净资本比率、流动比率、担保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公司应于每季度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更新财务信息。

  (一)净资本=报告期末按照证监会净资本计算规则计算净资本金额(亿元);

  (二)总资产=报告期末不包括委托理财金额在内的各项资产总和(亿元);

  (三)总负债=报告期末不包括受托资金在内的各项负债总和(亿元);

  (四)净资产=报告期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总和(亿元);

  (五)营业收入=报告期间各项收入总和(万元);(六)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万元);(七)利润总额=报告期内扣除资产减值准备后利润总额(万元);

  (八)净资本比率=报告期末净资本/净资产×100%;(九)流动比率=报告期末(流动资产-代买卖证券款)/(流动负债-代买卖证券款)×100%;

  (十)或有负债比率=报告期末包括担保在内的各项或有负债金额(为证券公司发债提供的反担保除外)/净资产×100%;

  (十一)资产负债率=报告期末总负债/总资产×100%;

  (十二)资产周转率=报告期间营业收入×2/[(报告期初总资产-报告期初代买卖证券款)+(报告期末总资产-报告期末代买卖证券款)];

  (十三)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间净利润×2/(报告期初净资产+报告期末净资产)×100%。

  第十一条公司应于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年度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主要包括经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全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净资本计算表。公司可自愿按照证监会《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的要求详细披露年度报告内容。

  第十二条公司可于每年7月20日前披露当年的中期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和净资本计算表等。

  第十三条公司如发生下列重大事件,应在重大事件发生后两个工作日内予以披露:

  (一)公司章程变更、注册资本金和注册地址变更;(二)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独立董事发生变动或受到重大处罚;

  (四)公司遭受重大亏损或遭受超过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的重大损失;

  (五)公司提供担保等或有负债超过净资产百分之二十;

  (六)公司合并、分立;(七)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第十四条公司如果就重大传闻进行澄清或证实,应当及时在协会网站进行披露。

  第十五条公司在创新方案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应在获得评审意见书后十个工作日内披露创新方案主要内容,其中涉及公众利益的创新产品除披露产品说明外,还应介绍公司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十六条公司需要披露的年度报告应以.pdf文件格式按照本指引有关要求按时报送至协会zqps@sac.net.cn邮箱,其余披露内容应以.doc只读文件格式报送至协会。

  第十七条本指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