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关于开立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48:47  浏览:80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关于开立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规定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关于开立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规定
1995年3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

各省、自治区分行,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分行,济南、杭州分行国际部,总行营业部:
去年以来,我一些分行陆续开立多笔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远期信用证;总行也多次收到外国通知行或议付行的函电,要求总行对这些信用证予以确认。开立远期特别是期限较长的信用证,实际上是为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融资,在未落实保证金的情况下,一旦进口商到期无力支付,而开证行就必须承担信用证项下对外付款责任和风险。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加强我行进口开证业务管理,现就开立远期信用证业务做如下规定:
一、原则上各分行不允许开立超过一年期的远期信用证。
二、对于开立一年期内的远期信用证,按以下授权掌握。
1.各省级分行有权开立单笔金额为500万美元以下的远期信用证。
2.各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分行有权开立单笔金额为300万美元以下的远期信用证;
3.各地市级分支行有权开立单笔金额为100万美元以下的远期信用证。
4.其他类型的分支机构不得开立远期信用证。
三、开立远期信用证时,应要求进口商出具完备的文件。
特别是对于国家许可证控制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的进口开证,应要求进口商出具国家主管部门的许可证或有关批件。应严格审查进口商的开证申请书和开证申证条款。开证条款要完整明确,避免非单据条款,减少付款时进口商无理拒付的因素。
四、必须认真执行开证保证金制度,原则上要求落实足额保证金或采取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担保措施。
五、禁止单笔进口业务分拆而开立多笔信用证,以逃避总行对开证金额限制的作法。
六、如需开立超过规定的期限或金额的远期信用证,各分行应将进口商的开证申请、商务合同、批准进口的有关批件、拟开信用证的草稿和保证金(或担保)落实情况的证明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上报总行国际业务部,经总行批准后,方可开立。
七、以上规定,自接到文之日起开始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光大银行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光大银行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1]325号

2001-05-09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广东、云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海南、福建、四川、辽宁、河北、安徽、湖南、广西、山西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宁波市国家税务局:
  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现对中国光大银行及其各分支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明确如下:
  一、中国光大银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在2001年底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3号)规定,实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中国光大银行所属各分行、直属支行按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的60%比例就地预缴,总行、总行营业部、上海、长春、重庆、成都、济南、郑州分行按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的15%比例就地预缴。
  三、从2001年度起,中国光大银行及所属成员企业、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并试行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1998]190号)的规定执行。
  四、中国光大银行及所属成员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接受所在地国税局的管理和检查。
  附件:中国光大银行分行、直属支行名单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九日

附件
  中国光大银行分行、直属支行名单
  总行      总行营业部
          
  黑龙江分行   深圳分行
          
  广州分行    重庆分行
          
  成都支行    太原支行
          
  郑州分行    上海分行
          
  杭州分行    天津分行
          
  沈阳支行    济南分行
          
  宁波支行    青岛分行
          
  福州支行     厦门支行
          
  大连分行    海口支行
          
  昆明分行    武汉分行
          
  长沙支行    合肥支行
          
  石家庄支行   南宁支行
          
  长春分行    南京分行
  西安分行




高露洁尚须自证清白
杨涛

据新华社电 “高露洁含致癌物质三氯生”的消息,近日被媒体热炒。前天,取得“部分牙膏、洗手液、洗面奶等抗菌清洁用品因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可能致癌”这一“发现”的美国科学家彼得·威克斯兰在当地一家报纸上澄清说,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三氯生有潜在的健康危险,会必然导致癌症,人们现在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他表示,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断章取义。(《北京晨报》4月21)
而在4月18日晚,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也正式发表声明,表示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其中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英国药品及健康管理法规署以及多家政府管理机构。世界各地没有任何政府有关机构要求回收高露洁全效牙膏。声明同时表示,有关近期个别外国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实验室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并无涉及牙膏,或提出任何针对高露洁全效牙膏使用安全性的内容。该声明也再次强调了高露洁全效牙膏的“有效、有益及安全性”。(《中国青年报》4月20日)
然而,科学家的澄清也好,不过,高露洁公司声明也罢,却无法打消我的顾虑。因为从高露洁公司方面来看,它并没有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的安全性,它举出的两个证据不能让我们信服其产品具有“安全性”。
各种产品品特别是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洗涤用品的要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格,就必须提交证明符合安全的标准的证明,通过相关的机构的检测,必要时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企业在进入市场时,负有证明自己商品具有安全性的举证责任。这一点,高露洁公司在进入市场前做到了,它得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其中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英国药品及健康管理法规署以及多家政府管理机构。但问题是,过去证明其具有安全性的各种批准,并不能永久证明其具有安全性,因为科技是日新月异的,也许当年的科技水平并不能发现商品中具有的安全漏洞。因而,当有新的研究表明,该产品可能存在安全缺陷时,这种质疑只要是有一定的证据,那么,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就负有针对新问题证明该质疑的担心不存在,产品仍然具有安全性的的举证义务。
而高露洁公司为说明其安全性拿出的东西仍然是当年有关机构给予其的批准,却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尽管高露洁的牙膏产品含有三氯生的化学物质,但不会致癌,而且也没有提交当年有关机构批准时对这一问题的说明。所以,我们说,高露洁公司为其产品的安全性没有提交有力证据,承担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何让人信服。事实上,国家标准委有关人士表示,要对“三氯生致癌事件”作出一个比较准确、完整的判断,还需要在科研、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标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湖南省质监局专家也指出,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禁止化妆品中使用三氯生成分,但目前对牙膏产品中三氯生成分还没有明确的安全标准及检验标准。那么,高露洁公司何以断定其产品就一定是安全呢?
其次,尽管在4月19日,发现有关牙膏和肥皂中所含三氯生与自来水中的氯能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的的科学家发表文章说,这是媒体断章取义,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是潜在的危险和值得引起健康关注。(《新京报》4月20日)该科学家认为,在洗碗剂中的化学物质三氯生能够和经氯消毒的自来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氯甲烷(俗称“哥罗芳”)。环保部门称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究竟三氯甲烷能否被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目前尚无定论。但此前的媒体报道却称,美国专家研究发现高露洁等牙膏产品含有三氯生的化学物质,与经氯消毒的水接触后会产生被称为“哥罗芳”的氯仿气体,市民如长期使用可能致癌。客观地说,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报道与科学家的说明是有差异的,媒体没有准确地转述科学家的意见,负有责任,但是,高露洁公司却不能以此证明其产品的具有安全性,从而否定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因为,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它能否被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未得到证明,而高露洁牙膏中含有这种化学物质,那么就有可能给公众的健康带来危害,高露洁公司的任务便是经过科学试验来排除这公众的这种担心,而不能以报告未提到牙膏或媒体的过错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
当然,仅仅只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质疑,高露洁公司的许多产品便面临暂时下架的可能,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毕竟这些洗涤用品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让生产产品的企业承担举证安全性的责任是必要的代价。因此,高露洁公司还是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加强研究,提交有力证明进行“除罪”,而不要再举些花里胡哨、似是而非的东西来说明自己的安全性了。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