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深圳赛格中康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7:39:16  浏览:90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深圳赛格中康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深圳赛格中康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1997年5月12日 证监发字[1997]220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赛格中康股份有限公司(筹)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发行股票的发行方案

已经我会证监发字[1997]219号文批准,请你所按照我会证监发字[1996]169和 423

号文的有关要求,组织好此次股票发行工作。本次发行要先验资后配号,对申购资

金到位情况要认真查实,凡资金不实的申购一律视为无效申购。申购冻结资金的利

息,按企业存款利率计息(3天)部分归发行公司所有, 其余部分存入交易所设置

的专户。发行申购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 请你所将发行情况反馈表传真至我会发行

部;7个工作日内,请将发行申购、冻结资金和认购中签明细的磁盘报至我会。 未

按时上报发行有关资料的发行公司不予安排上市。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

商业部


“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
(1991年9月17日商业部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开展“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统称“四无”)活动,不断提高“四无”的水平,确保库存粮油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无”是基层广大粮食仓储职工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经验。开展“四无”活动是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保粮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推动粮食保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实现“四无”是做好粮油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志。
第三条 “四无粮仓”是“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含露天囤、垛和储粮货场,下同)的简称;“四无油罐”是“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油罐(含油池、储油仓房和储油货场,下同)的简称。
第四条 开展“四无”活动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粮油仓库和有粮油储存任务的加工厂,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库的优良作风,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努力做好“四无”工作,争创“四无”单位。
第五条 实现和巩固“四无”必须改善储粮条件,严把入库粮油质量关,做好清洁卫生等基础工作。做到:仓房门窗完好,上不漏,下不潮,能通风,能密闭;露天储粮确保防雨、防潮、防风、防火;入仓粮质干、饱、净,水分高、杂质多的粮食及时整理;储存粮油堆放整齐;货场无土粮、垃圾、杂物和积水;库区环境绿化,库容库貌整洁美观。
第六条 严格执行各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推广储粮先进技术是实现“四无”和提高“四无”水平的有力保证。各地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常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落实推广先进技术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保粮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把“四无”活动建立在扎实的工作和科学的管理基础之上。

第二章 “四无粮仓”标准
第七条 无害虫:仓房、露天囤(垛)、货场、车间(指仓库内附属车间,下同)及其存放的粮食(含油料,下同)、装具、器材和铺苫物料等全部达到《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中规定“基本无虫粮”标准或相应标准的称为无害虫。
粮食入库时,害虫密度超过“基本无虫粮”标准,但能做到隔离存放,并积极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中的虫粮处理原则进行防治处理的也算无害虫。
第八条 无变质:储藏的粮食色泽、气味正常,没有发生生霉、劣变降等、污染称为无变质。
粮食因发热、生霉、劣变、污染等造成降等扣价,其数量未超过检查评定当月(季、年)平均库存的十万分之一,绝对损失数量未超过平均库存的百万分之一的,也算无变质。
粮食入库时,经验质已有霉变、轻微污染或色泽气味不正常,如能采取措施,使损失不再扩大的,仍可视为无变质。
第九条 无鼠雀:仓房内无鼠雀,也无鼠雀粪便、足迹、洞穴、窝巢及危害痕迹等,并有防鼠雀设施;露天储粮无鼠雀危害痕迹,均称无鼠雀。
仓房、露天囤(垛)内偶尔窜入鼠雀,但能及时发现,并将鼠雀驱捕的,也可视为无鼠雀。
第十条 无事故:在仓储业务中,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没有发生火灾、盗窃、中毒、粉尘爆炸、工伤(轻伤可以不计)以及粮食被虫蚀、变质等事故的称为无事故。
计算事故的金额、数量:大事故按《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中有关条款执行;中、小事故由省级粮食局(厅)自定。

第三章 “四无油罐”标准
第十一条 无变质:保管的食用或工业用植物油脂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的执行专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称为无变质。
油脂入库时,经检验证明已有轻微变质,入库后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达到标准或使变质的数量不再扩大和变质的程度不再加重的,也可视为无变质。
第十二条 无混杂:保管的食用与工业用油脂,都能按不同品种、等级严格分开存放,并且装具有明显标志的,称为无混杂。
第十三条 无渗漏:保管的油脂没有发生漫顶、渗漏、跑罐(池)的,称为无渗漏。
个别油罐(池、桶)发生轻微渗漏,但能及时采取措施,其损失未超过1公斤的,仍可视为无渗漏。
第十四条 无事故:参照第十条标准执行。

第四章 “四无”单位条件
第十五条 “四无粮库”:以独立核算的库(包括站、所,下同)为单位,在全面贯彻本办法的前提下,整个库内的全部仓房、囤垛、货场、车间、包装器材都达到“四无粮仓”的标准,可评定为“四无粮库”。
库容在1.5万吨以上(含1.5万吨)的粮库,整个库只有一栋仓房或货场、车间未达到“四无”标准,但其储粮不超过总库存的5%,而且没有发生大、中事故的,也可评定为“四无粮库”。
库容在5万吨以上(含5万吨)的粮库,或库容在2.5万吨以上(含2.5万吨)的中转库,整个库实现“四无粮仓”的比例在90%以上,并且没有发生大、中事故的,也可评定为“四无粮库”。
第十六条 “四无油库”:以独立核算的油库为单位,在全面贯彻执行本办法的前提下,整个库内的油罐、存油仓房、油池都达到“四无油罐”标准的,可评定为“四无油库”。
库容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的油库,只有一个油罐或存油仓房、油池未达到“四无”标准,但没有发生大、中事故的,也可评定为“四无油库”。
第十七条 在一个库中,同时储有粮食和油脂,按“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标准分别检查,综合评定。以储粮为主的评定“四无粮库”,以储油为主的评定“四无油库”。
第十八条 有粮油储存任务的加工厂,对其库存粮油要按照本办法开展“四无”活动,评定“四无”单位。
第十九条 “四无粮仓县(市)”:全县(市)所有粮库、油库和有粮油储存任务的加工厂,都实现“四无”单位的可评定为“四无粮仓县(市)”。
总库存量在5万吨以上(含5万吨)的县(市),全县(市)只有一个库点未实现“四无”单位,但该库储粮总数不超过全县(市)库存的10%,且没有发生大、中事故的,也可评定为“四无粮仓县(市)”。

第五章 “四无”的检查、评定和管理
第二十条 基层粮油仓库要根据本办法的“四无”标准及有关要求,每月有领导参加,组织保管、防治人员,对库存粮油进行一次“四无”自查,并认真进行粮情分析,将结果按要求详细填写在“四无粮仓”、“四无油罐”检查记录卡上(格式附后),以作为季度、年度评定“四无”单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县(市)级粮食局,每个季度要由领导带队,组织有经验的保防人员,对所属库站进行一次“四无”检查,将结果载入“记录卡”,并写出检查总结报上级粮食局,作为年度评定“四无”单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省、地(市)级粮食局,每年要组织人员对所辖地区的“四无”开展情况,进行1-2次检查或抽查,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四无”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二十三条 县(市)级或地(市)级粮食局,每个年度要根据“四无”标准、“四无”单位条件和粮油仓库的自查记录、本局的检查结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或抽查记录进行综合考核,主持评定出“四无粮库”或“四无油库”,发给“四无”单位合格证,并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省、地(市)级粮食局,每年应按“四无”标准,在所辖地区内进行检查考核,主持评定出县(市)级“四无粮库”、“四无油库”和“四无粮仓县(市)”,并发证。对在“四无”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四无”单位或先进个人,应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四无”检查评定的具体方式,在确保“四无”质量的前提下,由各省级粮食局自定。
第二十六条 各省级粮食局每年四月底以前,要对上年度本地区的“四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选出本地区“四无”工作成绩突出的“四无”单位2-3个(每个计划单列市增加1个名额),连同其事迹材料报送商业部粮食储运局,经部审核择优后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表彰。
第二十七条 检查评定“四无”时,要坚持标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参加检查的人员必须办事公正,坚持原则,并熟悉业务,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检查评定中,既要充分估价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隐情不报骗取荣誉者,一经查实,要撤销“四无”称号,并根据情节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厅),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补充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商业部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商业部粮食储运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商业部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以(83)商储(粮)字第14号文印发的《关于“四无粮仓”、“四无油库”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从一起失败案例看医药企业并购中尽职调查的重要性

李洪奇律师
北京市律师协会 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电话:13911166186

医药企业投资、并购或上市融资都需要尽职调查,就企业并购而言,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DDI)是指投资者为了成功收购某医药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在双方达成意向后,由收购方对目标企业涉及本次并购的所有事项和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判断,并做出专业投资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通常情况下,收购方会组织一个由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和企业协调人员等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目标企业的调查工作,并出具相关《尽职调查报告》。
《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本次并购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可控性;
2、交易标的产权的合法性、完整性及可转让性;
3、公司成立及历史沿革、存续合法性、年检记录、纳税凭证;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情况、出资比例和股权结构;
4、药品行政许可、药品规范认证、药品注册批准文件、药品生产批准文件(有效期);
5、财务报表中所列的各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特别是厂房、车辆、设备、设施和文件等有形资产以及药品专利、商标、药品技术、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
6、税务状况;企业所适用的税种、税率、税收优惠及其对本次并购的影响;欠缴税款情形;
7、劳动人事聘用合同;保密、培训、竞业禁止协议;
8、重大合同及承诺;合同管理系统;
9、药品流通、销售结构、临床推广、分销渠道和地域;
10、药品定价;物价部门往复文件或记录;
11、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入选信息;招标投标历史文件;
12、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的信息;
13、产品保证和责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记录;
14、保险;健康、安全和环境;
15、合规守法、内控制度、公章使用、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
16、各类纠纷、诉讼仲裁、法律文书等。
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尽职调查实质上是收购方为了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收购方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及时查清各种影响并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发现诸如或有债务、隐性税收和权利纠纷等潜在的问题,所以《报告》的每一项内容都会对整个并购项目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成功与失败。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个不成功的医药企业并购案例,体会和理解尽职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案例简介】
甲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医药集团公司,为了配合企业战略扩张、增加产品种类,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收购要约,表示愿意以合并吸收的方式收购乙公司100%股权,最终取得乙公司的A、B、C三个药品所有权,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合作意向书》,特别注明两点:1、鉴于药品B和C没有取得《新药证书》,而我国法律规定“未取得《新药证书》的品种,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均为符合法定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其中一方持有另一方50%以上股权或股份,或者双方均为同一药品生产企业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因此甲公司拟收购乙公司100%股权;2、甲乙双方在当地银行开设共管账户,作为履行《合作意向书》的担保。
甲公司没有外聘会计人员和资产评估人员,只安排公司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配合外聘律师完成法律尽职调查工作。
一周后,律师签发《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认为:1、乙公司不具备并购交易的合法资质;2、乙公司不是药品生产企业,不拥有三种药品所有权,三种药品的所有者是丙公司;3、药品B存在专利权争议;4、药品C的专利权正在被丁公司侵犯,但暂无直接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
一个月后,因上述四个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并购项目被迫终止,甲乙双方按照《合作意向书》的约定解除共管账户,甲公司支付乙公司因“排他性协商和保密条款”而设定的经济补偿。

【案例分析】
甲公司之所以能与乙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是因为项目负责人没有安排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没有科学地对技术、经济、财务、商业、法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只是根据乙公司的陈述和主张及其出具的有关材料,包括《药品注册批件》和《药品再注册批件》的复印件,相信乙公司就是理想的目标企业。但尽职调查却发现此并购项目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

一、乙公司不具备并购交易的合法资质
律师调取了工商档案资料,发现乙公司2003年以“股份合作制”企业设立,且有一个国有资产股东,后经股权转让退出,但没有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目前的经济性质仍然保持“股份合作制”。
然而,乙公司工商资料记载的2003-2008年的《公司章程》中第一条均显示“…由股东共同出资建立企业法人,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制定本章程…”,章程中亦可见《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乙公司的历次变更均采用《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的规范,据此判断,乙公司设立至今都是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外壳存在,但是实质是以“有限责任公司” 存在运行。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历史产物,不受《公司法》调整。律师现场访谈乙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王某表示当时设立时的法律并不完善,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没有概念,以为就是有限责任公司。
律师建议:由于本次交易是“甲公司拟收购乙公司100%股权”,因此,乙公司应当首先完成企业改制,变更公司经济性质并办理“企业名称变更”手续,使其成为一个股权结构清晰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处理好国有资产转让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乙公司不是药品生产企业,不拥有三种药品生产技术所有权
经律师审查,发现乙公司是一个药品研究机构,2003年之前属于市政府某部门的三产单位,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其在《合作意向书》中承诺“拥有A、B 、C三种药品完整所有权”其实是基于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合作开发药品协议》。
《协议》约定:1、乙公司负责新药或仿制药品的开发申报工作并组织好产品招商;丙公司配合乙公司做好新药或仿制药品开发中的申报工作并组织生产。2、合作开发药品取得的生产批准文号,其所有权归乙公司所有,乙公司向丙公司提交生产订单,由丙公司组织生产并组织销售。但事实上,三种药品的《药品注册批件》上“药品生产企业”一栏中都填写着丙公司的信息,因此从法律上讲,丙公司才是这三种药品生产技术的真正所有者。前述《协议》有关“合作开发药品取得的生产批准文号,其所有权归乙公司所有”的约定,虽系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但违反了我国有关药品注册的法律规定,应属无效法律行为。
律师建议:乙公司应与丙公司协调,促使丙公司将药品A、B、C的新药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转让给甲公司,甲乙丙三方可就转让《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批准文号)产生的财产性权益进行合理安排。

三、药品B存在专利权争议
乙公司声称拥有三种药品的专利权,律师审查了《发明专利证书》原件,并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了专利搜索核实,确认情况属实,但其中药品B的专利权是通过专利转让合同取得的,系乙公司与原专利权人李某共同所有,律师核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权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确认专利转让合同已经登记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