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8 08:16:51  浏览:97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6〕1号


--------------------------------------------------------------------------------


关于印发《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各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已经部党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二○○六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



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重点做好九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依规提供土地。继续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进一步规范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继续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各项制度,搞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农田监管体系。开展以为农业服务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农村地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做好土地征用等突出问题的处理工作,注重探索建立从源头上预防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稳定。全面完成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推广征地补偿费预存制度。研究建立征地补偿安置纠纷协调和裁决机制。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征地补偿安置试点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改革试点方案。加强农村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和建设用地选址地质环境评估,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规划


重点编制实施好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地质工作规划等专项规划。做好重大工程的前期论证、申报和落实。继续推进国土规划试点。2006年6月底以前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报国务院审批。加快推进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各地抓紧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严格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


三、继续严把土地闸门


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搞好开发区土地定界和公示,严格开发区扩区、改变区位和升级的审批标准,防止盲目新建和扩大开发区,加强对工业集中区的用地管理。继续发挥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在执法监察中的作用,严肃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对重大违法案件公开处理,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地区实行“责令限期整改”措施。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调控土地供应。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继续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和批后检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支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的重要建设项目用地。出台新的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继续做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制定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考核办法,全面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


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根据居住用地价格变化状况,调控土地供应。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低密度高档住宅土地供应,继续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


注重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管理,探索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经济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费在调控土地供应中的杠杆作用。


强化地籍成果应用。完善国家级开发区预警预测系统,继续对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其他重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应用地籍统计数据,分析土地供应与宏观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建立土地融资动态监测制度。


四、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一是从“三查”入手,全面刹风治乱。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勘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对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清查,全面遏制各类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为。二是从分类管理入手,深化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按勘查风险程度不同,分类出让探矿权、采矿权。三是从规范权限入手,全面规范和加强矿业权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和程序,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管理制度。四是从完善矿区规划入手,促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继续划定大型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推动已有矿山整合,对新建矿山设定最低开采规模。五是从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入手,全面加强开发监管。六是从总结整顿和规范开发秩序的经验入手,探索建立矿政管理的长效机制,为《矿产资源法》修订奠定基础。


加强油气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管理。研究制定支持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的政策措施,继续组织实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加强油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和良好勘查开采秩序。全面实施钨、稀土等优势矿产的开采总量控制。


五、认真落实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措施


继续做好公益性地质工作。强化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加强综合调查研究和成果集成,不断提高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质量和服务水平。按照建实建精建强的要求,加快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加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重要成矿区、重要经济区、重点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重大地质问题关键区及我国管辖海域基础地质调查,提供一批基础图件和数据。继续开展重要江河流域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启动矿山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多目标地球化学和城市调查试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试点。精心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摸清资源家底,降低商业性勘查风险。


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科技创新。加强地质成矿基础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开展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成矿类型的地质勘查科技攻关。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手段,提升矿产勘查的效率和水平。


加大对矿产勘查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建立地质勘查基金,促进落实允许矿业企业勘查支出进成本的政策,加大对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加强地勘行业管理,支持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地质队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作用。


加强汛期和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落实汛期灾害巡查、灾情险情速报和灾害预警预报等防灾制度,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延伸到基层,尽最大努力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汛期结束前,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和重点地区专业监测网建设。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完成2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积极推进联合防治体制建设,对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汾渭地区地面沉降实施综合治理。


重视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地下水、地热、矿泉水调查、评价和监测,积极推进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完善突发性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方案。搞好工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和利用管理。从完善政策和法规入手,探索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完善矿山环境治理责任制度,继续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公园建设。进一步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加强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保护。


六、努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进一步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土地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加强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格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继续开展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土地市场的新思路、新举措。规范土地储备制度,优先收储盘活低效利用的土地。加强宅基地管理,解决好城中村、城边村浪费土地的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新增用地成本,鼓励使用存量土地,增大土地保有成本,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责任考核制度,促进现有开发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认真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综合试点工作。


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展重点矿种和重点矿山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调查。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具体标准,加强开发利用方案审核和监督检查,严格依法查处浪费和破坏资源的行为。制定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的政策,重点推进利用低品位、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公布淘汰技术目录。开展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的试点。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评比表彰一批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矿业企业。积极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和试点工作。


七、进一步提高海洋和测绘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认真执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等各项规划,抓好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加快海洋法制建设,推动海岛立法工作,促进《海洋工程环境保护条例》和《海域使用金管理条例》尽早出台。强化海域使用管理。构建全海域管理动态监测监视信息网络,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海洋应急管理。加强海洋执法监察工作,严格查处违法用海案件。继续做好极地与大洋工作。进一步拓宽海洋公益服务领域。


全面履行测绘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测绘统一监管。研究制定引导和规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网上地图监管。加强国家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发布工作。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现代空间定位基准建设和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项目的立项进程,着力抓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和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测绘信息化建设。加大开发测绘公共产品的力度,尽快推出新一代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面向社会大众的公众版地形图。着力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车载导航等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测绘在社会公共服务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的作用。


八、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加快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制度,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和专项统计,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部属各事业单位都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增强支撑能力。


加强地籍和储量管理。推动建立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统计、登记制度,实施《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加快推进城镇地籍调查,完善土地统计制度,加快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开展土地权利理论研究,完善土地产权体系。完善储量评审备案制度,加强储量登记统计。


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以周边国家和世界资源大国为重点,继续完善国土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格局,办好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好国土资源科技大会,全面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建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实施“金土工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制度,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为完成国土资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良好氛围。


九、继续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


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到位。继续落实国务院和中组部的要求,以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基层国土所的建设为重点,保障体制到位、职能到位。开展创建“先进厅局”活动,推动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实施“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按照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继续重视加强“窗口建设”和改革审批制度。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搞好团结协调,提高班子凝聚力。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十项便民措施”。增强依法理财意识,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开展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的考评。加强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干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围绕中心工作,重点抓好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部及省厅教育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伊通河城区段管理条例

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


长春市伊通河城区段管理条例

(2007年6月29日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7年9月28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 2007年10月11日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公布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的管理,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的综合效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以下简称伊通河城区段)的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内的伊通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岛屿、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含园林景观地),具体管理范围由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伊通河城区段的主管部门。

  市伊通河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伊通河城区段的日常管理工作;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市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建设、市容环卫、财政、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伊通河城区段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伊通河城区段治理、保护、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治理保护资金列入市年度财政预算。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伊通河城区段治理、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规划需要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 伊通河城区段的规划编制、调整,应当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利用应当服从防洪安全和生态保护需要,突出水清、岸缓、绿浓、境静、景软的景观特色。

  第八条 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服从伊通河城区段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并经法定程序批准。

  伊通河城区段沿岸两侧的城市建设,应当与伊通河城区段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 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已修建的涵闸、泵站、拦河坝和埋设的穿堤管道、缆线等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不符合规划和防洪工程安全要求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者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造、迁移、关闭、拆除。

  第十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工程和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施工方案及其调整方案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项目竣工后,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预验收方可履行竣工手续。

  第十一条 因建设工程临时占用河道用地的,占用单位应当向伊通河管理机构提交恢复原状保证书。占用期满后,应当按照要求恢复原状。

  造成植被、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损坏或者河道淤积的,由占用单位负责修复、清淤或者承担所需费用。

  第十二条 制定伊通河城区段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采取措施维持河道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景观功能需要。

  第十三条 伊通河城区段河道水质在正常情况下应当符合所在功能区水质标准。

  市伊通河管理机构应当对河道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伊通河城区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制定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计划,限期实现雨水、污水分流。

  第十五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污染水体的物体和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伊通河城区段两岸汇水沟道或者利用其排放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应当按规划建设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污水净化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伊通河河道。

  第十七条 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的护堤林、护岸林、风景观赏林及其他绿地由市伊通河管理机构统一营造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绿地、破坏林木、花草,采集花果。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采集动、植物标本。

  第十八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禁止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影响行洪安全的高秆植物;禁止修建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禁止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第十九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采砂、取土、晒粮、埋坟、开荒种地、放养畜禽;

  (二)弃置石渣、煤灰、泥土、垃圾、残雪;

  (三)在滩地上挖筑鱼塘、设置拦河渔具、网鱼、炸鱼、电鱼、毒鱼;

  (四)射杀、捕捉野生动物;

  (五)清洗车辆或者其他物体;

  (六)有损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毁坏水利、市政、园林、公用、环保、安全等公共设施。

  第二十一条 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拦河闸、涵闸闸门等专用设备设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不包括堤防和护堤地)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过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爆破、钻探、考古发掘;

  (二)提取河水、开渠引水、开采地下水;

  (三)修建用于防洪安全和生态保护建设管理的设施;

  (四)从事经营性活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工程和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其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虽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但未按照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工程和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按照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弃置或者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修建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从事爆破、考古发掘等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予以处罚:

  (一)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拦河涵闸闸门等专用设备设施、干扰河道管理正常工作的,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开荒种地、放养畜禽、晒粮、擅自从事经营性活动、清洗车辆或者其他物体,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挖筑鱼塘、弃置石渣、煤灰、泥土、垃圾、残雪等废弃物,擅自提取河水、开渠引水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采砂、取土、埋坟,擅自钻探、建房、开采地下水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设置拦河渔具、网鱼的,处以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六)炸鱼、电鱼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毒鱼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在伊通河城区段管理范围内从事其他有损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据《长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或者毁坏水利、市政、园林、公用、环保、安全等公共设施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伊通河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关于颁布《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则》的联合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颁布《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则》的联合通知

1996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
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相继作出规定,要求所属分支机构停止执行存款单项考核和奖励办法。但是,仍有个别金融机构和储蓄机构在盲目追求存款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甚至使用种种不正当手段进行存款业务竞争。这不仅加大了经营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为制止存款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金融秩序,在中国人民银行组织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同商订了《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邮政储蓄机构共同认真遵守。
中国人民银行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四日

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则
第一条 为督促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制止存款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储蓄管理条例》,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各商业银行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自本规则发布之日起,一律废止存款单项考核和奖励办法,不得对非存款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不得把存款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到职工个人,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奖励的依据。
第三条 各商业银行开办各项个人存款业务(包括储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存款及其它存款),必须严格遵守《储蓄管理条例》有关存款期限、支付方式、计息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不得自行变更。
第四条 各商业银行开办各项单位存款业务,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帐户管理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吸收单位存款。
第五条 各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向储户、单位存款的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利息以外任何名目的费用和馈赠物品。
第六条 各商业银行试办新存款业务,由该银行总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申请并附该项存款业务章程,经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各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守本规则,并实行互相监督。对于违反本规则及有关规定的行为,各商业银行有义务向中国人民银行检举揭发。
第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加强对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机构存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制止存款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继续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存款业务竞争者,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并追究有关机构负责人和当事人的经济和行政责任。
第九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